文化
川江号子
吟唱着刀郎的“谁把一握山土给我看,让我走出家门泪流满面”,那“山土”里沉甸甸的乡愁,攥紧了我的心。带着丈夫和两个孩子,踏上从中原辗转归乡的路。
船行峡中,两岸的山峦怪石嶙峋,扑面而来,船头眼看要撞上绝壁,却总在千钧一发之际转舵,眼前豁然现出新的水道。这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的意境,是长江泼墨挥毫写就的时空情书。
两个孩子扒着船舷,眼睛瞪得溜圆。习惯了豫东平原的坦荡,课本上郦道元的三峡惊心动魄,竟在眼前活了过来。三峡的奇、险、秀,流动的山水长卷,船底水声淙淙如絮语,孩子们拍着栏杆雀跃。
陡然间,一声苍劲嘶哑的吼声响彻峡谷:“噢……噢,哟……嘿——号子嘛一声吼哎,长江要抖三抖,生来我长得丑哎,不必怕摔跟头……”
老船工脖颈青筋暴起,吼出的川江号子像淬了盐粒的风,激荡在峭壁间。前方,夔门紧锁,奔腾的长江如一把巨斧,硬生生劈开了连绵的山脉,雕刻出这曲曲折折、百转千回的画廊。
三峡雕凿着纤夫的泪痕与呼号,回荡着秦月汉关的低语。水流冲刷着岸壁千万年的刻痕,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,很多诗词掠过心尖。三峡有多长,诗情就有多长。
换上狭长的小舟,驶入支流大宁河。石梯如藤蔓,从河床曲折缠绕向峰顶的云台寺。
登上钟楼,巫溪小城全景与峡谷奇景尽收眼底。岩壁凹陷处古栈道隐约可见。最惊人的莫过于那“白龙过江”的瀑布——不是白龙!一道水流从岩洞喷射而出,凌空越过百米河面撞入对岸石潭,震天动地。神秘的悬棺、古老的传说“青蛙观天”……谜团悬在河风里,令人屏息。
在大宁河畔踏上故土码头。俯身掬起一捧江水,故乡水的微凉浸透手掌。水珠沿着指缝滴落,像那些离家的年月流走。水抚过肌肤,心底却有温热的泉悄然涌上。举目处,故乡的秋空纯净高远,云朵慵懒舒展。岸边的亲人招手,笑容比暖阳更灼热。
巷口老店的烟火气裹挟着香气飘来。巫溪烤鱼在铁盘里滋滋作响,鱼皮焦黄酥脆,鱼肉饱含了花椒藤椒的香气,鲜嫩滚烫。
呷一口粗陶碗盛的浓酽老鹰茶,苦后回甘;嚼一块金黄香脆的锅巴洋芋,儿时的滋味在舌尖炸开;再啜一口清冽的苞谷米酒,暖意悠悠地攀上面颊,醺然中,家已然就在门外。(俞传美)